English

心动骤停后 生死十分钟

专家呼吁引进院外急救“灭火器式思维”
1998-12-26 来源:生活时报 李新 我有话说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提出,我国的急救医学迫切地需要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急救管理的先进思维观念。特别是急救常识和一些急救设备也应像消防知识、灭火器和火警电话一样广泛普及。这种被称为“灭火器式思维”的院外急救措施,将使众多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逃脱意外死亡的厄运。

心脏骤停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美国心脏协会调查,每年在美国就有35万人由于突发性心动骤停并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平均每天约1000人。其中,有75%发生在医院外,而且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在心动骤停的抢救中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除颤——向心脏发送一个电击,使它正常的工作。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即下降10%,超过10分钟的除颤已基本上毫无意义。据专家介绍,除颤器一般都安装在医院的急诊室和心内科,而包括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在内,有近80%的医生因操作复杂,不能熟练地使用传统除颤器。公共场所通常远离医院,地形的限制使急救人员和设备很难及时赶到出事地点。这些原因造成每年有数十万人不必要地死于心脏骤停。今年年初,惠普“先驱者”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美国飞往墨西哥的班机上成功地挽救了北卡罗来纳州的商人罗伯特戈吉,在世界上首开飞机成功救助突发性骤停病的纪录。像灭火器一样具备简单有效、快速便携等特点的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病人的第一目击者在拨通电话、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就能利用设于公共场所的这类设备进行有效的抢救。于是,美国一些航空公司宣布将自己的班机上装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美国政府也正着手制定有关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法案。当自动体外除颤器向灭火器一样广泛地安装在急救车、机场、火车站、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时,就意味着急救医学本身发生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